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社区文化研究

  • 论社区文化治理公平性原则

    王列生;石凤珍;郭剑卿;

    按照治理学派的知识方案要义,公平性原则无疑是社区文化治理的逻辑起点乃至支撑杠杆,而这与中外正义理论史和社会正义诉求整体进程具有价值一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社区文化治理,致力于社区居民充分享有文化参与机会,并获得尽可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的基本文化权利,从而为公平性原则奠定了更具优势的文化制度条件。问题在于,何以使得优势文化制度条件转化为社区居民日常文化生存现实,既具理论挑战性,更有实践张力。本文围绕这一议题,非穷尽性地讨论其所涉及的身份平等、资源平等和机会平等,以及延伸性的行动方案关联内容,从而使抽象的一般性命题,在具体义项的具身化过程中呈现其现场操作指向。

    2020年01期 v.34;No.147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 ]
  • 体验经济与历史街区旅游更新路径

    李竞爽;

    结合发展旅游让历史街区重焕活力并保证其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体验经济时代,如何将历史街区的物质空间保护与修复、产品内容设计以及整体氛围塑造更加贴合当代人的休闲心理需求与个性化体验,是旅游历史街区长远发展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体验经济理论作为指导原则,分析了体验的两个维度和四个范围在旅游历史街区整体设计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体验经济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哲理思考。

    2020年01期 v.34;No.147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 ]

政治·法律

  • 文明发展比较视阈的人类价值自我实现研究

    闫雨;

    文明异质性决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多元性。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制度变迁、传统经济伦理等多维度系统审视,不同国家基于自身传统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农耕文明具有自给自足、重传承、中央集权、天下观的特质,具有在保障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以较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独特优势。工业文明以资本为主要生产要素,形成全球化资源配置与组织模式。信息文明时代,信息作为核心生产要素打破资源稀缺假设,人工智能和虚拟生活引发"技术—经济—文化"范式变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崛起。生产范式变迁引发文明形态迭代,从文明进程来看,多层次社会形态、多生产范式自始至终都并行存在,这是资源禀赋所决定的,也将伴随人类始终。但每一种范式都有其天然优势,也必然潜伏着劣根性。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共同作用下,产业、空间、市场结构的增长点向更高层次转换,多元文明共生是世界经济秩序的基本特征。

    2020年01期 v.34;No.147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基于公众参与的老城区景观改造策略研究

    田文;

    从城市文脉的角度来看,城市老城区的建设应充分考虑人的生活,实现文脉的连续,使其适应今天的状况且不割裂与过去的关联性。人是环境中最活跃的因子,人的行为影响环境。本文从思考环境和行为的关系入手,说明公众参与行为在老城改造中的重要性,结合老城区的现实问题,分析老城改造中公众参与的可行性,得出老城改造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分阶段实现,提出从公众参与的角度进行老城区改造的景观设计策略。

    2020年01期 v.34;No.147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

    张有林;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不断推进,法治人才培养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在指导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培养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标准。新时代法治人才的培养必须将德法兼修的育人要求贯彻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不断创新法治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

    2020年01期 v.34;No.147 27-3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哲学·历史

  • 北魏内河航运的南朝化

    岳东;

    北魏内河航运的发展不及前代。而东晋南朝水运发达,北上的移民带来相应的经验技术,推动北魏发展起黄河上游的水运,兴建了八座水陆枢纽处的邸阁,搭建了洛阳城区洛河上的浮桥,局部的促进了北魏内河航运的发展,并带来明显的南朝化趋向。

    2020年01期 v.34;No.147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 北魏拓跋代国时期“三大王”信仰探赜

    王鹏龙;

    山西朔州东神头村"桑干神庙"地方俗称"三大王庙",创建于北魏,辽金时曾重建。民国间马邑人霍殿骜认为它是祭祀北魏代国时期的拓跋禄官、猗卢、猗乞也三人,笔者还认为它很可能是主祭拓跋代国时期桓帝之祁后所生三子的祠庙。桑干神庙及其三大王信仰,既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同时又有多元文化杂糅的特征。

    2020年01期 v.34;No.147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晋冀区域明代马市遗迹调查——以隆庆五年所设5处为例

    许永峰;高荣荣;

    隆庆五年,明政府在今晋冀北部地区的得胜堡、守口堡、新平堡、水泉营堡、张家口堡设5处马市。通过对马市遗迹包括堡子、市场及附近长城等遗址的实地调查,发现其出现不同程度的毁损。原因既有风蚀、雨蚀、温差等自然因素,也有战争、政治、生活、"修复"、旅游等人为因素。加强立法、执法与宣传,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历史遗存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加紧保护技术研究是保护马市遗迹的必要之举。

    2020年01期 v.34;No.147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明代山西军事体系述略

    王耀科;

    为抵御北方蒙古侵扰,明政府相继在北部边疆设立九边重镇,受其影响,明代山西地区的军事机构除山西都司与山西行都司外,还存在山西镇与大同镇的双重军事体系,导致明代山西地区的卫所分布、军事管理与后勤供给均发生变革。上述军事机构与内外三关等诸隘口共同构成明代山西地区紧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并起到稳固山西、守护京畿的防御效果。

    2020年01期 v.34;No.147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 明清时期文峪河中下游河道变迁及原因初探

    双静如;王尚义;

    梳理统计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考查,利用各类地图及遥感影像复原明清时期文峪河中下游河道11次大的变迁,探析其原因,发现明清时期文峪河中下游河道的11次异动中10次自然变迁均受着汾河中游河道变迁的影响,并与中上游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研究文峪河河道的变迁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且对文峪河河道的治理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20年01期 v.34;No.147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民国后期(1946-1949)山西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研究——以山西省社会处为中心

    朱普选;李欢;

    抗日战争结束后,面对山西经济与社会上的各种困局,阎锡山在山西设立社会处并实施了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事业,但由于经费困难、人员工作欠佳,加之内战爆发等因素,导致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收效甚微,未能收到应有的实施效果。从本质上来说,军阀实质的阎锡山也不可能为人民实施实实惠惠的救济与福利政策。

    2020年01期 v.34;No.147 57-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云冈文化与石窟艺术

  • 云冈石窟雕刻的弦乐器

    王烜华;

    在云冈石窟的乐器雕刻中,可辨认的弦乐器有琵琶、五弦、阮咸、箜篌、筝、琴等六种,均为弹弦乐器。通过这些乐器的形制以及乐伎演奏方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乐伎乐器在佛教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反映了1500多年前北魏平城(今大同)地区乐器流行的特点。

    2020年01期 v.34;No.147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 ]
  • 传承与保护:民国以来云冈石窟修缮与保护

    王志芳;段冰杰;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5世纪中叶,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它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历史悠久、价值丰富驰名中外。其从北魏建造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饱经沧桑。在唐、辽、金、元、明、清及现代等各个时期都有关于云冈石窟的修缮保护记录。民国以来,云冈石窟由于社会、自然等因素影响遭到了巨大损毁,这一情况直到建国之后才得到改善,国家从加固、风化、水害、环境等多方面对石窟进行了修缮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云冈石窟随时间流逝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020年01期 v.34;No.147 67-7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 ]
  • 丝路文化传播中审美意蕴的衍变——以云冈石窟雕造艺术为例

    闫东艳;

    在丝路文化传播中,北魏云冈石窟作为佛教艺术的载体,再现了域外文化、鲜卑游牧文化与中原儒家汉文化大融合的过程,石窟雕造艺术在题材、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审美意蕴。本文以北魏云冈石窟发展的三个时期作为切入点,探讨石窟雕造艺术各个时期的美学韵味,旨在为研究石窟造像艺术提供一些理论参照。

    2020年01期 v.34;No.147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 ]

文学研究

  • 论元好问的隐逸心态及隐逸诗

    贾君琪;苗菁;

    元好问是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他的一生无疑是儒家思想和积极入世精神占主导地位,但异族统治的艰难处境、兵戈不息的战乱环境、佛道思想的不断濡染等都是促使其隐逸心态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多有对古代及同时期隐者的歌吟与倾慕。厌恶战乱生活、热爱山水田园和向往佛道境界是元好问的隐逸诗的三个主题;意象繁富、巧用对比、卒章显志是其隐逸诗的鲜明特色。

    2020年01期 v.34;No.147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禅隐的云:皎然诗歌中云意象探微

    温新瑞;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云意象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皎然送别诗里的云意象很多,主要有"浮云""闲云""白云""碧云""黄云""乡云""秦云"等。其内涵既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又倾注自己的参禅体悟,使得云意象的内涵更为丰富。无论是"浮云""闲云""白云"意象,还是"云鹤""云泉"等意象,都是诗僧皎然的自我期许、自我欣赏,都是意象所隐喻的高洁自适的隐者形象和"禅隐"的生活方式,都散发出诗僧皎然恬淡自适的诗情和行云流水般的禅意。

    2020年01期 v.34;No.147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虚实相生 亦幻亦真——《纪实与虚构》的叙事与意义

    降红燕;

    在长篇小说《纪实与虚构》中,王安忆采用了元叙事、互文性等叙述话语技巧,讲述了自己的家族神话故事,树立了女性叙事权威。该作在王安忆的个人创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女性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2020年01期 v.34;No.147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3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 ]
  • 论许立志诗歌的工人呈现及其意义

    庞芮;张红翠;

    作为农民工诗人的代表,许立志在诗歌中真实而具体地描写了当代生产线工人这一社会群体的生存景象和精神体验。这其中包括他们的工作状态、生活状况,以及打工生活架于他们生命的双重重轭:身体的伤痛与精神的桎梏。透视许立志诗歌中的工人呈现,我们不仅看到了底层打工者在机器生产线和工厂整体逼仄环境下卑微的生命景观和微茫的生存情绪,也看到了诗人对于现代工厂生产方式以及"机器"这一异化于人的产物的现实批判。

    2020年01期 v.34;No.147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春夏秋冬又一春》中时空与影像的隐喻分析

    张志航;何林军;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韩国导演金基德执导的经典作品,作者通过"四季"、"人生"、"水"三种不同的意象来表述时间的流动和轮回,突出人性的本质;通过影片场景和空间的设置来表现封闭的双重结构对比下人性与神性的抗衡;通过时空的交错与影像的隐喻表现了人生是无数场悲剧的轮回的主题。

    2020年01期 v.34;No.147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3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语言·文化

  • 汉语日常会话中非正式邀请的会话分析研究

    王尚法;徐婧华;

    非正式邀请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且具有真假难辨的特点。通过运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邀请者和被邀请者的话轮设计、序列结构等特点,全面动态的对非正式邀请行为中真诚邀请与虚假邀请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揭示日常会话规律和交际秩序,有助于正确区分真诚邀请与虚假邀请,避免交际误解和言语失误,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2020年01期 v.34;No.147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1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 ]
  • 英汉绰号的翻译策略

    高志英;

    绰号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绰号从由来可分成四类:外形类、技能类、风格类、背景类等,为了最大程度传达绰号的文化内涵,绰号翻译过程中应主要采取直译的方法,同时考虑目的语文化的可接受性,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而且不排斥不可译的情况。

    2020年01期 v.34;No.147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7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 ]
  • 越南广平省洞海市牌匾用文及汉越词调查

    张武玉玲;

    利用数码相机拍照、实地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法搜集第一手材料,描述越南广平省洞海市牌匾用文及汉越词使用现状,分析市民对牌匾用文的态度,揭示牌匾用文不规范之处,提出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标准的对策建议,旨在为语言景观研究提供参考个案。调查表明,国家机关牌匾用文以越南文单文为主,体现了越南语文的国家地位;官方牌匾用文符合国家语文政策的规定,非官方牌匾使用英文单文则违反了相关规定。牌匾中出现的汉越词占78.8%,体现了汉越词的地位;调查对象对牌匾使用越英双文持积极态度。本研究建议越南应当尽快颁布国家语言法,宣传和落实《越南广告语言文字法》,制定外来词使用规范标准,规范牌匾用文的使用。

    2020年01期 v.34;No.147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 ]
  • 生态学视角下翻译第二课堂的研究

    刘飞;赵莉;

    生态学与翻译学相互交融渗透衍生出其分支学科翻译生态学,指的是用生态学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去阐释翻译活动。翻译第二课堂是对翻译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将生态学理念运用其中,对翻译教学进行有益的改革实践。在生态学视角下研究翻译第二课堂中各个生态因子的互动互联状况,寻找现有生态系统中的失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由此实现翻译第二课堂的有效应用和翻译人才的高效培养。

    2020年01期 v.34;No.147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艺术研究

  • 大同古代石狮子造型艺术特点及价值

    张敏;

    中华石狮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艺术品种。山西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古迹遗存丰厚,石狮艺术底蕴深厚。大同古代石狮子按照艺术特征大概主要分为三类:一种是造型抽象夸张、拟人化为艺术特征的小型石狮子,第二种是敦实、安详、世俗化为艺术特征的中型石狮子,第三种是威严、健硕的大型石狮子。大同地区古代石狮子整体呈现出一种祥和、粗犷之美,有着独特的地域性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究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打造大同石狮子文创品牌艺术新形象,助力山西大同经济文化大发展。

    2020年01期 v.34;No.147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6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 王世贞书画交游考察

    陈俊堂;

    王世贞之所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观和艺术观,交游广泛、广闻博取是其重要原因。作为对十六世纪及以后文学、史学、书学和画学都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名家,王世贞拥有极富个人特色的交游活动。针对性地考察王世贞的书画交游史料,既是个例研究的需要,也是明代中后期艺术史研究的需要。

    2020年01期 v.34;No.147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从符号学视角解析“黔”图形的语义结构——以绝对贵州“百黔百态”创意字体邀请展为例

    谭建梅;

    汉字设计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人类而言是一种巨大的符号化形式,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资源。绝对贵州"百黔百态"创意字体邀请展,表达对贵州的不同见解和认识。一个汉字"黔"或深或浅的承担着一种文化责任,一字一世界,一色一菩提。在符号学原理下,以汉字"黔"为例,分析其图形符号的语义结构,并进而加深对贵州的认同。

    2020年01期 v.34;No.147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浅析设计伦理思想发展的必然性

    任南南;任小颖;

    设计作为人类有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既改变着自然,也对社会伦理有约束与管理的作用,因而设计的伦理意义就比较明显,因此有义务也有能力改变或者协调种种问题的出现。设计伦理的研究作为设计学与伦理学的结合,立足于整个人类长久的生存发展基础之上,呈现出前瞻意识和社会化的趋势。设计伦理作为一种价值维度的引用,有利于设计更好地维护人、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依附关系,最终实现设计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2020年01期 v.34;No.147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5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 ]
  • 论民间美术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马建丽;韩守武;

    民间美术以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及审美精神特质,为中国画家借鉴和学习西方油画过程中实现"中西融合",把油画这种舶来艺术改造成为适合本民族精神的新的艺术形式和追求目标,形成多元化的艺术特点和新的艺术创作形式,指出了前进方向和探索路径。

    2020年01期 v.34;No.147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 ]

  • 同大学者风采

    <正>李珍梅,1965年生,女,汉族,山西大同人,中共党员,历史学硕士、教授,现任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院长,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中国李贽研究会理事,山西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教育厅党组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青年教学专家,山西省历史学类

    2020年01期 v.34;No.14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正>一、宗旨与栏目设置《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其宗旨是关注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学术创新,支持对重大学术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索以及对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设有"政治·法律""哲学·历史""云冈文化与石窟艺术研究""文学研究""语言·文化"等固定栏目,以及"经济管理""传媒研究""图书档案""音乐研究""美术研究"等非固定栏目。

    2020年01期 v.34;No.147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下载本期数据